11月27日,中國股市迎來又一個“幸運日”。這一天,廣州白領劉西很激動。她購買的一支機器人股漲停了。劉西在朋友圈裡說:“我在報上看到有關廣州機器人產業的報道,我看好工業機器人,感謝工業4.0!”
  工業4.0,這個陌生的詞彙仿佛在一夜之間紅遍中國的大江南北。在許多人還沒搞清楚它的概念時,股市上就已經崛起一個“工業4.0板塊”。而在廣州,一些企業已經開始擁抱這場即將到來的新工業革命。
  從工業機器人到3D打印,從自動化生產線到智能物流,廣州擁有一批前沿領軍企業,為後工業時期製造業向工業4.0下的智能生產轉型升級找到了可能性。與此同時,珠三角工業企業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也為工業4.0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南方日報記者 曾妮
  1
  廣州與工業4.0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工業4.0作為一個新的觀念剛剛來到中國,大部分人還說不出它的含義,但它已經切切實實開始影響我們的生活。
  在廣汽豐田車廠,同一條生產線能夠隨機生產多個不同型號的轎車,焊接、噴塗、擰螺絲都由工業機器人完成。這樣的全自動柔性生產線,能讓車企按照市場訂單來生產,基本做到“零庫存”。
  過去,汽車全自動生產線從機器人到系統集成都是國外機器人廠商的天下,如今市場蛋糕正在被中國企業切分。廣州明珞是一家致力於汽車智能裝備系統集成的科研型公司,在國內汽車智能生產線系統集成領域擁有較強的實力。總拼工位是汽車白車身製造中的核心,該公司自主研發的全自動總拼生產線,比國外一流廠商柔性更大、占地更小、一次性投資更小。這家成立僅6年的企業,今年的訂單銷售達到了6億元。廣汽傳祺、廣汽吉奧、廣汽豐田以及一汽、大眾等品牌車廠,現在都用上了在廣州集成的全自動生產線。
  工業4.0理念下的柔性化、高精度、智能化、小批量生產,在廣州和珠三角一些製造業企業正在形成雛形。3D打印是工業4.0一個不可或缺的部件,省略了占據傳統製造大部分成本的“開模”環節,具有便捷、柔性、快速等眾多優點。3D打印將大批量無差異化的生產轉化為個性化、差異化的快速生產。廣州南沙3D打印創新研究院院長許小曙告訴南方日報記者,進氣歧管是發動機中結構最複雜的部件之一,該部件的傳統開發流程大約需要經過4個月的時間。長沙理工大學利用許小曙研發的工業級3D印表機,製作出發動機進氣歧管原型部件,耗時僅需48小時。測力試驗證明,零件的力度、準確度和耐久性均未出現任何問題,而發動機效率增加了10%。
  工業4.0不僅影響汽車等“高精尖”的製造業,也影響著跟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空調、電熱水壺、彩電甚至馬桶。佛山志高空調採購廣州數控的搬運機器人,應對“招工難”;順德一家企業採購廣州機械科學研究院的機器人,去完成簡單機械的塗膠、衝壓工作。珠三角加工製造業迫切需要通過向自動化生產、智能生產轉型升級,降低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這給工業4.0創造了全世界最好的舞臺,也給廣州這個華南龍頭城市提供了極大的空間。
  2
  能做什麼,空間多大?
  德國庫卡機器人公司是全球四大機器人公司之一,其廣州分公司總經理辛志向南方日報記者描述了工業4.0體系下的智能生產:“比如你今後想買一個柜子,你可以通過手機直接向工廠下單,並把你的設計需求告訴工廠,工廠在網絡上接到訂單後,機器人分揀物料,併在自動化生產線上把這個柜子做好,最後通過智能物流送到你家。”
  可以看出,工業4.0的前提是在工業自動化基礎上,實現從機器傳感器到因特網通訊的無縫對接。在A股市場,迅速躥升的所謂“工業4.0板塊”包括:智能機床、工業自動化、工業互聯網、高端機器人、RFID(射頻識別)、傳感器、3D打印等,可以看出,這些行業主要和智能生產有關。
  實事求是地說,在工業4.0包含的多個領域,從工業機器人到3D打印,從物聯網到大數據,廣州儘管有了一定基礎,但在研發和產業聚集上跟美歐日差距較大,比長三角也有一定距離。但技術的應用卻有廣闊空間。
  以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為例,汽車生產線運用的工業機器人來自於國外四大,但要讓外國人造的機器人用於中國汽車的生產線上,在集成方面中國人更有優勢。原因很簡單,因為中國車廠多、產量大,而且中國人最瞭解中國車廠的需求,溝通也更順暢。
  “在工業機器人領域,中國企業目前主要的競爭優勢在系統集成方面。”明珞裝備副總經理龍璞說,國際四大機器人公司(德國庫卡、日本發那科、日本安川、瑞士ABB)在工業機器人製造領域有深厚積累和強大實力,但在系統集成領域,中國企業趕超勢頭很猛。國外企業份額一度達到80%,在中國企業的競爭下,現在中國和外國在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領域市場份額已經各占50%。
  “全世界工業機器人一年只賣4萬台,其下游系統集成領域也有很大的市場。中國企業在系統集成領域已經占有50%的市場,明珞提出的發展目標是三年內上市,上市時市值達到200億元。”龍璞說。
  廣州在3D打印技術研究和設備開發方面的起步較晚,研究的僅有中科院廣州電子所和華南理工大學等幾個較為權威的研究機構,但3D打印的應用相對而言卻較廣泛。究其原因,是由於廣州乃至廣東省在消費類電子產品、家電、汽車和機械製造等產業具有優勢,企業的需求旺盛。
  核心研發與市場應用並舉,成為中國加快趕上工業4.0時代的可選路徑之一。廣州及珠三角深厚的製造業基礎、工業企業轉型升級的迫切要求,給工業4.0提供了廣闊的市場舞臺和應用前景。同時,智能裝備的廣泛應用也有利於我國在核心技術研發領域加快取得突破性進展。
  3
  珠三角升級轉型潛力巨大
  “工業4.0不是要來,是已經來了!”西門子(中國)廣州分公司高級銷售總監李士光說。
  目前,智能裝備的應用還主要集中在汽車製造、3D打印的應用主要是在生物醫葯等附加值高的先進製造業領域。同時,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中小工業企業把目光投向這一代表未來的工業革命。廣州明珞汽車裝備公司總經理姚維兵說,越來越多民營企業委托他們集成機器人全自動生產線,但公司已經接不過來了。
  據瞭解,截至2013年,廣州開發區已集聚48家智能裝備企業,近年來產值均保持兩位數增長。目前,全區智能裝備產業主要集中在機器人、重大智能製造成套設備、通用設備和智能儀器儀錶四大領域,其中機器人的綜合實力最強。針對智能裝備產業的“靶向”招商也在緊鑼密鼓進行,該區領導已經赴日拜訪了四大機器人公司中的安川和發那科,邀請他們到廣州開發區設立生產基地。
  在智能裝備尤其是工業機器人領域,廣州正在發力。今年3月,廣州市政府發佈《廣州市推動 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廣州要打造千億規模的產業集群,形成年產10萬台(套)工業機器人整機及智能裝備的產能規模,培育1-2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百億元級工業機器人龍頭企業和5-10家相關配套骨幹企業,打造2-3個工業機器人產業園。
  “工業4.0也好,數字化工廠也好,肯定繞不開珠三角。”西門子廣州分公司高級銷售總監李士光說,珠三角廣大的製造業企業有很強的轉型升級需求,這是全世界先進裝備企業施展拳腳的最廣闊市場。顯然,這塊市場國內外企業都看到了。
  4
  企業心動,還需政策推動
  找上門來送訂單的企業越來越多,明珞汽車裝備公司總經理姚維兵卻有些哭笑不得。
  去年,有一家位於珠三角的全國知名的家電民營企業委托明珞裝備設計機器人全自動生產線。明珞裝備前前後後設計了半年,後來卻不了了之。原本幾千萬的訂單、涉及近百條生產線改造,這家企業把訂單削減到幾百萬、兩條生產線,考慮到知識產權,明珞裝備只好作罷。
  “習慣於低價競爭,擔心自己產品賣不出去的企業,是很難融入工業4.0的。”姚維兵說。
  這樣的故事在珠三角民營企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時有發生。儘管很多珠三角製造企業都意識到必須通過技術升級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加快產品上市時間,用信息化去改變現有生產方式,但是轉型升級往往意味著巨額投入,從舊模式到新模式是極其驚險的一次跳躍。
  據業內人士透露,不僅在華東,就連內地的重慶、成都,政府都開始通過扶持或補貼融資租賃的方式,推動先進裝備在中小工業企業的應用,國外四大機器人公司正在與這些地方政府進行接洽。
  成都從今年起開始組織中小工業企業申請融資租賃設備補助資金,上繳稅金在500萬元以上、融資租賃生產性設備價值總額20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就有資格申請最高100萬元的財政補助資金。
  今年廣州市政府辦公廳出台《關於加快推進融資租賃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出:促進融資租賃與廣州市汽車、精細化工、電子信息、裝備製造、軌道交通、船舶、工業機器人等製造業的深度融合,發揮融資租賃的資金杠桿優勢,迅速做強廣州市先進製造業。對為廣州市企業提供融資租賃服務的廣州市融資租賃企業,以不高於其項目設備購買價款的0.5%作為補貼總額,融資租賃方、承租方分別按照補貼總額80%、20%的比例進行補貼,對於融資租賃企業購入廣州市先進製造企業生產的設備,按不高於合同金額的0.5%(含0.5%)給予融資租賃企業補貼,單個項目補貼上限不超過500萬元。
  迅速崛起的
  “工業4.0”
  “工業4.0”最早由德國政府提出戰略,其目的是為了提高德國工業的競爭力,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中占領先機。相較於工業1.0蒸汽時代、工業2.0電氣時代、工業3.0信息時代來說,工業4.0被認為是以智能製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意在將傳統工業生產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最終實現工廠智能化,讓工廠直接與消費需求對接。
  工業4.0概念最早於2011年提出,但它在中國獲得廣泛認知還是近幾個月的事。今年10月,李克強總理訪德期間,中德雙方共同發表《中德合作行動綱要》,簽署雙邊貿易與相互投資及技術合作協定總額為181億美元,宣佈兩國將開展“工業4.0”合作。工業4.0與我國力推的“兩化深度融合”戰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具有很高的共通性,因此中德兩國合作空間巨大。
  行業
  觀察
  迎接新工業革命不能被動等風來曾妮
  珠三角的民工荒一年比一年突出,人力成本高企,讓許多製造業企業難以為繼。與此同時,隨著工業機器人等智能生產的大規模運用,美歐的製造業正在迴流,對中國的製造業形成巨大挑戰。過去珠三角依靠廉價人力資源發展成為世界工廠,但如果珠三角不能及時轉型升級,在工業4.0浪潮中受衝擊最大的就是珠三角這類先發地區。
  新的工業革命浪潮給廣州和珠三角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也蘊藏著重大機遇。首先,珠三角廣大的製造業轉型升級需求十分迫切。應對高端製造業向歐美迴流和低端製造業向人力成本更低的國家轉移的趨勢,珠三角製造業只能向智能生產升級,提高產品附加值,以應對人力成本上漲和國際競爭加劇帶來的挑戰。
  其次,推廣工業4.0是珠三角中小工業提升品質、補強基礎的重大機遇。在德國,中小工業企業致力於將某個領域的技術做到極致,一個家族傳承上百年的鋼鐵企業,百年以來就是研究怎麼把鋼絲拉得更細。國家工信部總結我國工業四個“基礎不強”,包括基礎材料、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和產業技術基礎不強。而借力於工業4.0帶來的智能生產革命,廣大的珠三角中小企業有望補足薄弱的工業基礎。
  再次,融入工業4.0可能是傳統製造業企業應對商業模式變革的必由之路。不論是工業4.0,還是我國提出兩化深度融合,在技術升級的同時都將帶來商業模式的深刻變革。當前,電商的迅速發展對不少依靠渠道的珠三角製造業企業形成不小的衝擊,生產環節的附加值在價格競爭中有被低估的趨勢。業界認為,通過新工業革命帶來的技術升級和商業模式再造,未來價值分配或將公平地回到製造業。
  在工業4.0時代,廣州能做什麼?作為老牌工業城市,廣州有深厚的製造業基礎,特別是在汽車等先進製造業領域,這是珠三角其他城市無可比擬的優勢,而工業4.0的率先應用只能在附加值高的先進製造業;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廣州擁有眾多高校、科研機構,在核心技術上攻關能力最強;此外,廣州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彙集程度,有助廣州培育製造業服務中心,無論是製造咨詢、產業培訓還是大數據採集應用,廣州都有很強的先天優勢。
  無論是兩化深度融合,還是工業4.0,都預示著新一輪工業革命即將到來。廣州不能被動“等風來”,而是主動找風口,乘勢而上占領經濟制高點,不論從產業能力還是輻射帶動能力上,把城市帶入新高度。  (原標題:工業4.0 廣州歡迎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o05aovlo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