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丨iPhone6搶爆的熱潮,喧鬧聲之大甚至掩蓋了“自己”——昨天,蘋果發佈新一代iPadair,iPadmini和iMac,沒有掀起多少的波瀾。而許多專家認為,在電子消費品時代,移動互聯網滲透到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個人隱私越來越容易被暴露,而非理性消費更是加大了這種風險。
  □記者劉學增
  手機功能強大,很多卻用不著
  作為高科技產品,蘋果設備融合了當下許多先進的功能和人際交流技術,運用得當,可以極大地方便生活。但是,記者採訪發現,這些被蘋果推崇的新技術,在很多用戶手中反而沒有得到很好的運用。鄭州一家通信公司客戶經理彭小剛就給記者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由於iPhone6屏幕增大,設計者特地加入了類似“下拉懸停”功能,方便單手操作,但是當記者就這一功能,採訪周圍一些通過各種渠道提前入手“iPhone6”的用戶時,6個裡面只有一個知曉並經常使用。
  “很多實用的功能可能直到手機‘退役’,都不會被用戶發現。”他說。
  除此之外,火爆的手機“裝飾”熱,至今已波及了整個智能手機圈。相關統計數據顯示,以“後殼”、“貼膜”為代表的手機“裝飾”產業,在國內已經逐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鏈條,每年的產值預計在幾十億元左右,其中最主要的銷售市場就是國內。
  “蘋果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實際上很多人對智能手機的消費行為,已經不再是出於實用性,甚至這一點因素作用已經很小。更多的是對一種‘符號’的追逐。”國內互聯網營銷專家張棟華認為。
  蘋果後門未平,艷照風波又起
  當被問及購買iPhone是否想過自己的個人信息是否安全時,多位“果粉”稱“沒有想過”,其購買動機主要是喜愛這款手機。
  當今移動互聯網技術無孔不入,個人隱私越來越容易被暴露,有專家稱如此盲目消費可能會帶來風險。
  過去兩個多月,除了iPhone6,圍繞蘋果另一個最大的新聞是“iCloud艷照風波”,眾多好萊塢明星的“私人照片”被破解在網上流傳。加上之前就被央視等媒體報道的“蘋果後門”(可能獲得用戶iPhone中短信、通訊錄和照片等個人數據。)的事件,都敲響了警鐘。
  “人生總是選擇性地忽視潛在的危險,以為自己不會是中招的人。在追逐iPhone時,對於它可能存在的問題沒有重視。”張棟華認為,從安全度和性價比來看,國內近期已經涌現了很多優秀的手機,在功能和性價比方面並不比蘋果差,受到了許多精英人士的追捧。  (原標題:手機快扔了,很多功能都還沒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o05aovlo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